记者手记:从卡塔尔到日本 足球有一定之规吗?|前方

世界杯揭幕战东道主卡塔尔输球之后,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看到沙特阿拉伯逆转阿根廷,又有人评价说,还是有钱好;等到日本击败德国,很多人又把关注点放在了蓝武士阵中多达八名球员在德国足球联赛效力这一数据上,全然忘记了沙特阵中选手都在本国踢球的现实。事实上,仅仅三场比赛就让不少人开始陷入逻辑迷思,大家都在问,在足球运动领域,真的有一条成功的道路令中国可以遵循吗?

答案可能就是没有答案。在已知的这个宇宙里,到目前为止,有关足球一切的成功之术,都不能真正让中国足球取得长久的成功,而更多是像在各地机场里堆放的那些励志书籍,通篇废话、毫无意义。

如果想弄清如何成功,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成功。那么在中国,何谓足球的胜利与成功。事实上,如果仅从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而言,这项世界第一运动早就在古老东方国度取得成功了。今时今日,尽管受到篮球,尤其是NBA的巨大冲击,但它依旧是中国人最乐见的运动项目,谦虚地说,之一。这一点从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国内传播的广度和力度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另一方面,尽管有人以身边足球公园的凋零来推断中国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但实际上根据国际足联的数据,中国足球人口约为2600万人,要知道,卡塔尔官方的全国人口数也只有不到300万,两者之间差了将近9倍。

显然,现在更多人认定的成功指的是在世界杯、亚洲杯这样的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其第一步就是要赢得世界杯决赛圈的入场券。如果以此来衡量的话,中国足球仅仅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成功”过一次,虽然小组赛三战尽墨,也没有完成赛前“进一球”的最低目标,但起码也算是见过大场面了。

这样的胜利对于中国足球的确是太少了。

改革开放之后,从1981年中国男足被新西兰淘汰出局开始,相关主管部门、参与者、记录者乃至旁观者就开始了对于成功的追求、分析以及总结。在这一长达41年的漫漫征程中,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发现、各种各样的政策被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得到了实践,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

以笔者的印象,有关中国足球最开始的成功术聚焦在客观因素上,从沙特阿拉伯的放水到裁判的偏袒,从臆想中的阿拉伯兄弟情到吉隆坡的湿热天气以及泥泞的场地条件这些都曾经是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只差一步到罗马”的决定性因素。只是后来随着中国足球队与“罗马”的距离被越来越大,我们才开始不得不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协会、教练、球员、阵容,机制、体系、选材、归化、青训……所有涉及到足球的方方面面都被提了一个遍,在“吃海参”都成为中国足球难以腾飞的一个具体关键点的时候,我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是可以被归咎为败因的了。

令人唏嘘的是,对于二十年前的韩日世界杯,更多人将中国男足晋级决赛圈这一前无古人,也暂时后无来者的成功归因于权术、运气和韩国日本的自动晋级。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在可见的未来似乎中国足球已经没有成功的可能了。在我悲观地这么想的时候,同事的一句话惊醒了我:

你看看日本、韩国,他们早就不需要“朝中有人好办事”了,无论是否亚足联领导层占据一席之地,他们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晋级世界杯决赛圈了。

看,又一条成功经验被证伪了。

在日本与德国一战结束后,我和朋友走进哈里发体育场旁的一家商店购物。刚刚进门,就听见售货员小姐姐微笑着对我们说:congratulations……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