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长文谈中国足球:投资回报成痛点 拿资金支持梯队

\n

04月04日讯 央视《足球之夜》记者王涛今天更新社交媒体,对于中国足球在他拍摄深度专题片中王涛产生了新的认知,王涛表示中国足球现在投资人在投资后的回报成了痛点,希望以后俱乐部拿部分资金支持梯队。

央视记者王涛微博原文

前三个月拍摄了三个深度专题片,同时也给了我更多关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思考。

自2020年以来,包括中性名政策实施后,已经有42家职业俱乐部退出或解散。职业联赛从1994年开始,就进入到“冠名足球”的初始阶段,职业俱乐部基本由个体老板或者公司注入资金存活,投入的回报基本以企业冠名宣传或向当地政府换取扶持政策为主,俱乐部难以稳定和持续。

中性名政策本身是发展趋势,无可厚非,但没有了“冠名”这个之前的主要输血方式,职业足球的投资回报成了很多投资人痛点。欧洲俱乐部的收入广泛,转播分红、联赛分红、门票、球员转会、衍生品、会员收入等,这些都是基于联赛本身稳定的持续发展和俱乐部自身以及球迷之间的文化积淀,而我们还很初级。

职业足球又不仅仅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它其中又是民众喜爱、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具有公益精神属性的载体。很多百年俱乐部的诞生也是基于社区,受到社区里民众的支持,然后再反哺社区民众,形成良性循环,俱乐部是属于这个地区所有球迷的俱乐部,大家会积极想办法去维持俱乐部的生存发展。

我们有的俱乐部没有母公司支持和主业支撑,更多依靠市场化运营。但核心问题是俱乐部的所有者是个别自然人,相当于自己开了公司以球队和服务作为产品,并获得了大量用户(政府、企业、球迷)的支持,如果这个用户支持能够维持继续生产(训练、比赛、服务),那公司就能继续生存甚至发展的好就可以盈利,如果用户不支持或力度不够或运营出现问题,导致公司入不敷出,那最终只能倒闭,由于是个人所有,用户支持可以有但非必须,盈利与亏损都是俱乐部自身的经营结果。其他有母公司作为大股东支持的俱乐部,想活着就只能不断的近乎纯投入,可是长期只出不进的投入又能维持多久呢?不论民企还是国企,都是同样需要解答的问题。

在以上这些环境、条件、模式等都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职业足球上下都开始探索新的生存发展方式。基于国家颁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十一条,中国足球有无可能考虑一些尝试。思路如下:

1、组建区域球迷共同出资的非盈利性质的民非注册的“股东会员制足球俱乐部”,设定一定的股份数量,凡是出资人,不论出资数额大小,皆是股东,并具有决策权和投票权,出资额与票数匹配,出资为每年投入。

2、可在该俱乐部之上或之内设立基金会,用于所有股东投入的资金存放和管理,资金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每年预决算需向所有股东呈交批准。

3、作为民众共同所有的俱乐部,政府主管部门可用训练场地、比赛场地、安保和体彩公益金等资源和现金入股,结合其他企业和个人投入,最终通过选举成立俱乐部董事会或基金理事会,对俱乐部发展负责,其成员定期选举更换。

4、俱乐部或基金秉承大家的俱乐部公共决策的基本方针,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根据每年投资的资金情况来确定短、中、长期发展目标,不盲目投入。

5、俱乐部所产生的包括门票、经营、联赛分红等所有收入都归俱乐部或者基金未来发展之使用,不作分红。

6、足球俱乐部本身聘请专业团队运营,是董事会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人选可进行竞选聘用,其实施纲领及主要管理团队人员等内容向所有股东公开进行阐述和答辩,最终由所有股东投票决定最终团队。定期竞选。对管理团队实行目标阶梯制奖惩。

7、足球俱乐部球队教练团队与球员的进出选择权同样在所有股东手中,最终由俱乐部管理层来执行。目标阶梯奖惩。

8、在发展过程中如有需要调整的突发事项,可由一定数量股东发起提议,通过全员投票决定是否通过。

9、俱乐部或基金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俱乐部梯队、当地的青少年足球、女足以及草根足球的发展推动。

10、股东数量不做扩充,股东可自行选择,可进行授权后的股东名分和权益转让,如有溢价由转让人获取。

当然,上面的方案只是轮廓框架,是理想化的探索,前提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需要律师、金融、足球、政府等相关专业人士缕清具体路径和细节。阿图什和陕西是这个方案可能实施的很好的土壤,因为那里都有很好的球迷基础和对足球的狂热。

这个模式或许可以让当地喜欢足球的民众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俱乐部,为他付出,因他收获,同时也可以让俱乐部和地区足球发展有更稳定和更广泛的支持。这个模式可适用于职业俱乐部,同样可以适用一个群体、一个小区、一个社群,可能他们诞生时很小,通过良性发展最后成为所热爱的人们拥有的百年俱乐部。

这样的思考相信很多人都有,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更多的人为发展初期的中国足球提供更多好的思路来一起探讨。

\n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