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十年风云:中超80亿资本潮,大众体育蕴商机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中国体育从业者将这份改变体育产业发展格局的政策简称为“46号文”。踏入2024年,距离“46号文”发布已接近十年,中国体育产业如何乘着政策春风强势增长?2024年1月4日,第146期节目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参与的三位“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体育大生意创始人兼CEO李涛,盛意体育总经理罗冉峰。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摘要。
十年最大成就:体育走进大众
张闻: 从2014-2024,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起点,中国体育产业经历了一段从争相入局、动态调整,到一度受挫、重新上路的起伏发展之路。“46号文”发布的时候,两位是否已经在从事体育产业?
李涛: 我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就有幸加入到体坛传媒工作,到2014年时已经在体育行业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了。巧合的是,体育大生意也创立于2014年。创立没多久“46号文”发布,体育大生意也跟着中国体育产业的新发展成长起来。
张闻: 您的经历很典型。2008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以《体坛周报》为代表,当时传统媒体活跃着很多优秀记者。后来他们又各自走上创业之路。
罗冉峰: 2014年时我也已经算是体育行业的一份子。那一年对我个人来说是个转型年,从专项作者变成覆盖到更多的项目。
张闻: 我个人觉得“46号文”最大的突破在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带动了体育赛事市场的飞速发展。最典型的是马拉松,审批权限放开后跑步赛事如雨后春笋般爆发,从一年几十场赛事变成一年上千场赛事。除了马拉松以外还有哪些项目因为这份文件而改变了发展格局。
马拉松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象征性领域
罗冉峰: 过去十年里面变化巨大且显著向上的项目,除了马拉松以外我觉得还有两类项目。一种是所谓新兴项目,以电子竞技为代表。这十年来,市场对电竞的认知不断提升,从过去“纯玩游戏”的偏见,演变成探索如何让电子游戏赛事从传统体育方面吸收运营管理方面的精华理念,再到现在有越来越多人探讨电竞的未来形态、关注虚拟数字形式与传统体育的人体机能展现的结合方向。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思想转型过程。
另一类项目是国人热爱的两大传统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尤其是乒乓球,集中呈现出去年节目中主持人多次强调的分众发展新趋势,形成了大批铁杆粉丝。回头看,乒乓球铁杆粉丝第一次集中释放影响力,是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里约奥运会恰好是“46号文”发布后的第一届奥运会,从中可以看出项目发展与政策影响的互动脉络。羽毛球则是在“46号文”发布后,有更多的中国力量参与到该项目的全球发展变革之中。
李涛: 这十年,中国体育产业格局最大的变化在于体育真正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政策出台后,首先是体育行业从业者在其感召下,很积极地投入到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然后更多人才进入到行业,令不管体育赛事也好,还是体育经纪、体育营销也好,体育产业各个门类的活力都涌动起来,继而不断地触达到最终的消费者端,从而最终在宏观上实现了体育进入到大众生活、影响到大众消费。
“中超80亿泡沫”背后的资本双刃剑
张闻: 回看2023年,很多跟健身、日常运动相关的消费产品表现出色,反映出李总所说的大众体育消费趋势。同时近十年不断出现新的比赛,新的比赛孕育出新的明星,交替刺激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对“46号文”发布不久后体育转播市场的汹涌资金流入记忆犹新,中超版权卖出80亿元天价。不过天价版权不久后就成为明日黄花,如今回想起来是不是令人感慨?
李涛: 确实,对我来说,这十年最影响深刻的正是政策出台后资本进入产业的速度无比惊人。其实当初的大部分老体育人,对资本、金融层面的运作了解得并不深。大家做体育的初心比较简单,就是喜欢体育这件事,就把这件事做好,做好之后自然有发展机会。
然而,2015到2017年期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不仅快,而且覆盖面广,向每一个产业领域伸出触角。当时的体育赛事公司、体育经纪公司,线上约球、订场的体育科技公司,也包括体育大生意所身处的体育内容创业领域,都有不少企业获得融资。不过资本来得快,退得也快,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有不少资本退场。来去匆匆,出乎我的意料。
现在回过头来看,资本的快速涌入和退出,一度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是最后却留下不少遗憾。一些好的企业、好的项目,因为大量资金的注入,反而丢掉了原本的良好发展节奏,盲目扩张、追求规模效应,但经营和治理水平却远远达不到相应标准,被资本带入不太适应的发展节奏中,乱了方寸。现在我们认识到,资本有其运作的特性,要求回报、有退出机制,而当初体育产业并没有为大量资本的进入做好准备。如果现在再来一波资本进入体育行业的浪潮,我相信体育从业者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和心态迎接它,能让公司发展与资本的结合做得更好,让体育产业走得更远。
资本的进入让体育吸引了眼球,却也带来了扰攘
张闻: 不知道怎样花钱、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与资本的关系,这一度是体育人的一大困惑。这些资本本来要帮助我做一些事情,但实际操作中好像又牵制我做一些事情,很多人都没想到这种情况。我个人印象很深的是2015年有家新进入到版权领域的公司,会带着百人团队转播中超比赛。后来这家公司退场了, 又有另一家公司进来,可能百人团队里的不少人也直接加入到这家新公司了。版权的运作者在流动、人员在流动,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体育的转播技术还是在上升的。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资本的帮助与制约的缩影。
罗冉峰: 时间越久,体育人对资本介入的双刃剑作用的认识也越清晰。像主持人提到的体育版权与制作大公司,它给体育产业的遗产还不仅仅是一大批体育转播人才。对于消费者来说,它的入局也带来巨大改变,最典型的是网络转播画面质量的突破性提升。
张闻: 我2012年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就是对比中国和英国的付费转播体系。当时还在讨论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花钱看赛事转播,但经过“46号文”这些转播平台的进来离去后,中国市场上终于也创造出付费观看高质量转播的需求。这确实是这十年来体育行业有了资本介入后的另一大变化。
李涛: 经过中国体育产业的“第一波”资本大潮洗礼之后,逐渐回归到一个更加脚踏实地、接地气的状态。以前大家坐下来聊的就是投融资拿了几百万、几千万,现在聊得更多的是作为体育公司如何生存下去的思考。体育产业创业者会多探索各自所在的细分领域,或者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其中不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提升未来企业的营收水平,才是现在大家关注的重点。
体育制造业扛起5万亿重任 精细化深耕制造大生意
张闻: 大家都感受到体育从业者重新变务实。例如中超俱乐部从过去依赖大企业输血,变成2023年都在认真搞经营,把以前可能所谓“看不上”的票房收入、俱乐部衍生品收入去吸收进来。
罗冉峰: 务实还体现在大家的目光放得更远。当大家只关心资本的时候,可能会反而忽略了一些大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跟国家战略相关,如“一带一路”,还是跟前沿概念有关的,如人工智能、节能低碳,现在大家的关注意识提高了不少。
张闻: 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除了“5万亿”这个很形象的数字之外,还有一项描述也非常重要——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支柱性产业不但意味着体量大,还要发挥吸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体育产业现在在吸纳就业、带动关联产业方面的发展怎么样?
李涛: 目前,体育产业占支配性地位的门类仍然是体育制造业。过去十年,中国体育制造业多点开花,既有运动装备企业的规模壮大、品牌升级,也有体育场馆建设智慧化、环保化的专精特新探索,带动体育制造业踏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的扩大生产和全国铺开的体育场地建设浪潮,都有助于吸纳就业,包括供应了大批科研、宣传、企业/项目管理等中高端劳动岗位。
科创挂帅,体育制造业不断吸纳中高端人才
罗冉峰: 结合带动关联产业来说,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体育培训。体育培训在吸纳就业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专业体系出来的运动人才有了比较明确的出路。譬如专业队退下来的运动员,以及体育院校培养的体育生,他们现在有机会去做一番传统竞技体育赛场以外的事业,去做更基层、更广泛受众的体育培训。随着素质教育、校园体育的探索之路不断铺开,体育培训则同时成为教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共同关注的市场。
但我觉得还有很多重要领域在带动关联产业方面还不算太突出。例如体育从业者其实都很关心行业数据,一些数学专业、建模方向的人才对于体育行业很有价值。但是目前体育行业并未明显有一定数量的相关人才加入,也暂时没有形成能长期坚持稳定发布并形成全行业认可的体育类调研报告品牌。可见体育与咨询、数据分析等行业的结合还没达到很理想的状态。
张闻: 包括吸纳人才在内,体育行业其实还有待更多标准的指引。例如赛事安保,日常中超、中甲的安保人员规模应该有多大?目前的安保团队规模是饱和了还是有缺口?解决这些问题既完善我们的赛事管理能力,也可以增加就业人群。总的来说,国家把这么重要的战略文件锁定在体育产业,其考虑是非常深入的。像大众健康也是一个核心关注点。这十年来大众体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李涛: 正如我刚才提到,体育进入到大众生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如果我们从产业链来看,大众体育的发展实际上是刺激到产业链更多环节的发展。产业链变得更精细化,每个项目都可以提取出很有价值的细分领域。例如足球赛事,大到安保、场地草皮,小到一根比赛用球的打气球针,背后都覆盖到非常海量的各行各业。又如电竞,从常规的硬件、外设,到近年涌现的电竞座椅、电竞酒店,背后都是主持人所提到的体育行业带动其他行业交叉发展的趋势。
所以在大众体育发展的背景下,体育产业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成为这些年最突出的表现,同时也将继续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深扎到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机会挖掘出体育大生意。
下一个十年,科技改变未来
张闻: 按照《共同体》节目的惯例,回顾完之后总得前瞻一下。但是今天的主题是十年回顾,去前瞻十年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似乎对于本节目来说过于沉重。两位不如单从个人想法出发,来聊一聊中国体育产业新十年开启之际,会主要关注哪些领域的动态。
李涛: 我关注的是体育新消费领域还会出现哪些有助于我们运动体验或者产业发展的科技产品。新科技会如何赋能体育产业?如何帮助体育产业更多地参与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中?全民健康可以如何受惠于新的体育科技?这是我始终会关注、期待的方向。
张闻: 我跟您的想法很相似。现在就有人在做运动处方,而未来十年是不是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运动与健康的科学精细化管理,可以帮助每个人获得更好的身体技能运动管理方案,这是我非常关注的领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罗冉峰: 不愧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是关注科技对体育的改变。所以我也想再强调一下我在之前几期节目提到过的观点:科技发展一定会在某个时候改变体育运动的形态。这个出发时间点是不是在下一个十年,我们拭目以待。如果接地气一点的话,我还会关注体育产业的跨区域联动发展,尤其以我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2025年的十五运会会怎样带动粤港澳三地体育资源继而是各类其他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互动,我觉得是当前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话题。
张闻: 回看当年的数据,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是1.3万亿。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增加到3.3万亿。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表明体育的确在不断兑现它的潜力。各位体育行业从业者,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下一个十年,中国体育产业、中国体育人继续加油。感谢两位参加2024年第一期《共同体》,我们下期再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
相关阅读
最新赛程
- 12月24日 08:00 NBA 克里夫兰骑士 vs犹他爵士
- 12月24日 08:00 NBA 费城76人 vs圣安东尼奥马刺
- 12月24日 08:00 NBA 奥兰多魔术 vs波士顿凯尔特人
- 12月24日 08:00 NBA 夏洛特黄蜂 vs休斯顿火箭
- 12月24日 08:30 NBA 迈阿密热火 vs布鲁克林篮网
- 12月24日 08:30 NBA 纽约尼克斯 vs多伦多猛龙
- 12月24日 08:30 NBA 亚特兰大老鹰 vs明尼苏达森林狼
- 12月24日 09:00 NBA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vs华盛顿奇才
- 12月24日 09:00 NBA 芝加哥公牛 vs密尔沃基雄鹿
- 12月24日 09:00 NBA 孟菲斯灰熊 vs洛杉矶快船